写在前面:
本文仅涉及微量剧透,可以放心食用。
其实这本来是一篇普通的eva推荐,但我思来想去,还是认为只有讲清楚了庵野这个人才可能讲好eva这部作品。
所以这篇文字会仔细地从庵野秀明其人写起,再以时间为顺序,谈谈庵野秀明和他的传世之作,新世纪福音战士。
引子: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日本,在一个在普通不过的伐木场里,两个工人正拎着锯子的两端,来回锯着树干。突然,其中一个工人失手了,锯子落在了另一个工人的腿上。他惨叫着被送进了医 院大门。出来的时候,他已然失去了自主行走的能力。
这个时候的人们还不知道,就是这一次放眼整个社会再普通不过的事故,一个普通工人的残疾,却造就了一部现象级的作品,并成为了整个日本ACGN产业复兴浪潮的导火索。
当然,人们很快就会知晓这一切。
而我们的故事,也要从这里讲起。
First Part:庵野秀明、童年和成长
1960年,庵野秀明出生。他的父亲并未能从残疾的阴影中走出,而是将自己对于现实生活的不满都发泄到了他的家人身上。庵野的家庭氛围因此一直不佳。家里唯数不多能使他开心的事也只有看电视。他从小就喜欢特摄和SF动画。从《奥特曼》、《宇宙战舰大和号》,再到高中时的高达等等,他不仅看得如痴如醉,并且也开始尝试自己画。如果仅仅如此便是一切的开端,那么父亲似乎并未对他造成什么不良影响。只是,他画作中的机器人,总是残缺的。“原本完美无暇的事物,却有某处崩坏了,这就很有趣。”后来的他,在采访中如此说道。这并不仅仅是他对缺憾美的青睐,同样也是父亲对其心理造成问题的外在体现。庵野是幸运的,他因此走上了他的成功之路;他亦是不幸的,因为这条路同时也让他在之后的生活里痛苦万分。
时间一晃过去了十多年。1981年,日本第20届SF大会在大阪召开。开幕式上,一段5分钟的动画惊艳了全场。而这动画制作者,仅仅是一个业余的三人社团Daicon Film。没错,庵野秀明就在其中;而Daicon Film也便是后来eva制作公司GAINAX的前身。此时的庵野已是大阪艺术学院的学生。虽说升学之路有些磕磕绊绊,但毕竟也成功升入了大学,可以说是正式进入社会。在此后不久,庵野因为这段动画的精彩表现,受邀请参与了《超时空要塞》的原画制作,也算是正式进入了动画业界。
Second Part:EVANGELION、出击
时间一晃又过去了十多年。Daicon Film早已转型成为了动画公司GAINAX,庵野秀明也已成为了业界知名的监督和原画师。他和宫崎骏亦师亦友,私交甚好;和许多大师们(如押井守,富野由悠季,几原邦彦等)都进行过访谈,受益良多;也有了自己的几部代表作,风评都不错。这个三十多岁的创作者正值壮年,他的前途看上去一马平川。
但此时日本动画界的景象却刚好与此相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日本国内发生了几件大事。一是1991年开始泡沫经济的崩溃。比起对于民生上的影响,崩溃对于人们心理的影响更大。就像经济危机爆发时一样,人们内心对于永久繁荣的妄想破碎了。二是1989年宫崎勤事件的发生。三十多岁的心理变态,连续杀死、猥亵并分尸了四名4至7岁的女童,甚至于将焚烧后的头骨和女童生前照片、关于作案过程的陈述信送到受害者家门口并以此获取快感。而在对宫崎勤家的搜查中,警方发现了大量成人漫画以及正常漫画与动画录像带,确认了他是一个宅男。在这之后,动漫产业完全走向了社会舆论的对立面。“御宅”成为变态的代名词,限制漫画与动画的政策接连出台,业界气氛低迷,整个产业链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三则是1995年1月的神户大地震和3月东京地铁沙林毒气杀人事件,一次自然灾害,一次恐怖袭击,则是让整个日本社会都人心惶惶,不得安生,自己积累半生的财产,自己家人朋友甚至自己的性命,都可能在明天就烟消云散。这一切无疑给日本民众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创伤。
而就在1995年10月,似是命运的安排一般,一部动画播出了。
《新世纪福音战士》(简称eva),由庵野秀明监督,GAINAX和龙之子工作室协助制作,1995年10月开始放送。简单而言,动画讲述了14岁的少年少女们驾驶着巨大人形机器人Evangelion与来袭的怪物“使徒”战斗,并逐渐接触到错综复杂的背后真相的故事。动画一经播出便引起了很大的关注度,并逐渐成为了现象级的作品,在整个日本社会成为了热议的话题。可能有些人会认为所谓现象级的热度也并不怎样,但请注意,这是1995年,此时的业界仍然处于宫崎勤事件后的整体低迷之中。eva不仅没有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反而扭转了舆论风向,改变了人们对于动画的刻板印象,可以说是直接导致了日本acg产业的复兴。这也是eva在整个动画史上拥有超然地位的原因之一。
eva成功的原因当然有很多,但主要来说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史诗级的角色刻画。eva中很多角色的性格似乎都可以用一个词概括,比如明日香的傲娇,碇真嗣的懦弱。但当你看完你会发现事实并非仅止于此:明日香外表的强硬只是为了遮掩她内心的渴望,作为eva第二适格者的骄傲支撑着她的“傲”,自己内心的情感空缺却无人填补,找不到情感宣泄出口的孤独与孤身一人的执念不断地刺痛她的心,共同构成了她矛盾的人格;碇真嗣本就是为了迎合、顺从他人的期待而登上evangelion,他的懦弱更像是一种自己想逃避厌恶之事的个人意志与对顺从他人愿望的温柔交融而成的矛盾,而并非单纯的不勇敢。每个人物都有着复杂的内心和形象,而动画对此的刻画非常成功。主角碇真嗣更可以说是动画史上刻画最成功的争议性角色之一。
第二是鬼斧神工的演出分镜。eva是一部富有庵野秀明个人风格的作品。动画中大量采用了意识流的叙事手法,蒙太奇式的演出分镜,再辅以扑朔迷离的剧情设计,庞大的背景设定,使观众总是介于“大受震撼”与“不明觉厉”的观感之间迎接剧情的展开。意识流与蒙太奇的结合使得故事更有可解读性,同时也使得对人物的刻画更加生动立体,表现力极强。
第三是切合时代潮流的主题。正如我们先前提到的,此时的日本正处于“失去的20年”之中,日本战后重建后的经济繁荣与泡沫经济的硬着陆导致了一系列的文化错位和精神压力,“高欲望”社会被“低欲望”社会逐渐取代。年轻人因此而产生的自我怀疑与追求个人感官的生活方式相结合产生了宅文化。他们普遍将自己的欲望映射到ACGN文化之中而不愿意接触现实中日益萧条的日本社会。这种逃避的心理自然为社会舆论所不容。在日本,“御宅”基本等于一个贬义词。年轻人的价值观和社会的普遍价值观相冲突,这就导致了日本年轻人的信仰缺失。东京地铁沙林毒气事件的主谋邪教组织奥姆真理教也反映出了这一事实。而eva主角碇真嗣的形象也就是当时日本年轻人的缩影,他们因自己的父辈而强行背上了复兴日本经济的重任,就像碇真嗣被自己的父亲逼着驾驶eva一般。碇真嗣和他们一样迷茫,想要逃避,不知道自己战斗(生活)的意义在何处。这不仅让碇真嗣从当时日本动画中的一众正面形象主角中脱颖而出,也让人们在eva中找到了自己的影子。认同感使得很多宅们也将eva视为了自己的“宗教”。
但不得不提到的,在以往对于eva的安利中往往忽视的一点是,eva其实是一部带有精神污染的作品。“新世纪福音战士如此成功很奇怪——所有角色都病得很厉害!”庵野秀明在刻画这些明显具有心理疾病的角色的痛苦时(碇真嗣和明日香),运用了大量的意识流演出。在使观众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可能会引发部分观众的不适,特别是tv的后半部分以及旧剧场版。所以这里不建议有心理疾病或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观众观看eva的tv和旧剧场版。
Third Part:庵野秀明、在静止的黑暗中
其实在eva播出之前,GAINAX其实一直经济情况不佳。因为第一部作品《王立宇宙军》的高成本和低票房,GAINAX从出道开始就一直处于为了还债而制作动画的情形。虽然后续在几部作品大卖之后(《飞跃巅峰》,《蓝宝石之谜》)其经济情况有所好转,但GAINAX仍然没能实现盈利。直到eva的出现,GAINAX才真正扭转了亏损的情况。eva的播出看上去似乎是那么顺利,坐拥粉丝、影响力和口碑。不仅名声大噪还可以赚钱,似乎庵野秀明经此一役就可以登上人生巅峰。
但当时的情况并非如此。eva对于庵野秀明自然是集大成的作品,“我把我所有想得到的有趣的东西都加到里面去了。”eva是成功的,但庵野秀明并非如此。
在制作tv的前半部分时,一切似乎都还好。经费充足,创作热情高涨,播出反响好,观众爱看。但到后半部分时,很多问题就慢慢地浮出了水面。如动画中部分血腥和擦边内容会受到来自制作委员会以及电视台的反对,在播出后也会有家长投诉,这就使得庵野秀明的创作会背负比较大的压力。eva的创作方式是每周现写剧本并且制作,而这种创作方法并不稳定,在为剧情提供了跳脱性的同时也会很大程度上受到心态的影响。不仅如此,庵野秀明还受到了经费的制约。由于当时整个产业的低迷,尽管eva开创性地采用了“动画制作委员会”模式筹集资金,制作组依然只拿到了一半预算的经费,再加上庵野秀明对于作品质量的精益求精,在最开始的六集中就花去了仅有经费中的一半,动画制作到后期时经费捉襟见肘的问题愈加明显。虽然庵野有着处理这种情况的独特技巧(长时间静止帧,先前画面重复利用等等),经费问题还是严重影响了创作。
庵野秀明是一个很理想主义的人。他亦是一个会把自己的作品质量看得很重的监督。在eva的创作中他无疑背负了很大的压力。他曾一度有过放弃的想法,“不能够按照想象的样子创作出来,还不如就在这里放弃。”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坚持下去。“我是为了全世界热爱动画的人而创作的。”他在访谈中如此表示。“要对观众负责”的想法支撑着他继续创作。
但理想并不能当饭吃。在制作完了第24话后,经费彻底耗尽,制作组也终于到了走投无路的境地。而后面原定的两集,是全篇的最高潮,是整部动画的升华,却无力再制作出来。
于是庵野秀明也只能无奈地改动结局,用他最擅长也最省钱的演出方式–意识流,加大量的字幕演出,完成了第25、26集。虽然这种结局颇有烂尾的嫌疑,但毫无疑问的是,庵野秀明用这种方式既为eva的故事画上了句号,又将他原本想表达的主旨一分不差地表达了出来,纵使大部分人观众看不懂。这已经可以说是那种情况下的最佳选择了。
但观众并不会管你经费是不是不够,有没有能力继续制作,人们只会关注你的成果如何。在第24集的神回过后,所有人都在满心期待着无数光环加身,被狂热粉丝视为信仰的eva会有一个怎样震撼的结局,会如何完美解开前期的谜团,会如何继续展开最后的剧情。但在最后的两集48分钟里,只有意义不明的意识流,意义不明的台词,意义不明的镜头,最后莫名其妙地所有角色开始鼓掌祝贺”おめでとう”,世界完成了补完,全剧终。这是什么?庵野秀明在干什么?这不是烂尾吗?这难道不是在敷衍观众吗?
如果这是别的动画,或许看过的观众骂两句就算了。但这是eva。最后两集播出后,这样的结尾在社会上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对制作组的骂声不绝于耳,对于结尾的批评信源源不断地寄往GAINAX,其中不乏对最后两集的疯狂谩骂、对制作人员的人身攻击,甚至于寄给庵野秀明的恐吓信。当时的日本网络论坛上甚至出现了标题为“如何杀死庵野秀明”的热帖,不断地有人向其中宣泄怒火,撒播玩笑式的恶意。以前我们往往以“寄刀片”这一说法表达我们对作品剧情展开的不满,但在那时的日本,这却不仅仅只是一句气话,而是付诸实际的行动。疯狂的日本御宅们将庵野捧上了神坛,又因最后两集将他拉了下来,把他钉在了十字架上处以火刑。
庵野秀明其实一直不喜欢宅。在他的人生中,那些“只想看穿紧身衣的美少女驾驶大型机器人”(本人原话)的、躲进二次元而不愿意面对现实的御宅们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自己作品的受众主要是宅这一点,他也无比清楚。所以eva的主题也在于论述逃避与接受。最后两集虽说因为经费不足而改掉了原先剧本,但在最后的意识流演出中,庵野秀明也近乎说教般地告诉了所有的观众:不要逃避现实,要面对它,接受它。去逃避自己真正厌恶的事,同时也接受那些自己内心其实并不反感的事物吧。这是整部eva里庵野秀明想要传达的主旨中最具有现实与社会意义的一点。
但正是这一点,在eva的烂尾风波中,反而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本来死宅们已经因为这毫无剧情展开的收尾而愤怒至极了,这下还被痞子(庵野秀明的外号)按着头教育道“别沉迷动漫啦,好好读书上班找工作吧”。就像你发现烟上长霉了,跑到烟草公司去投诉,结果别人根本不理你,还说“抽烟有害健康!戒了吧戒了吧。”这句话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你烟头上都长霉了你还说这话,这谁能忍啊?马上冲着庵野秀明就是一通乱骂。
而庵野秀明却也憋屈至极。之前没提到过的是,庵野秀明本人是个十足的工作狂,长期为了做动画忙到家都不回,困了就在工作室地上躺着睡。之前还因为外包部分的背景没画好,求着美术监督和他一起通宵加班重画,别人不同意他就开始哭,还边哭边猛锤身旁的柜子大声叫唤,直到对方妥协为止。eva也是这么一部庵野秀明呕心沥血做出来的动画,如今却因为结尾两集实在没钱而被众人唾弃、谩骂。他为了全世界热爱动画的人而坚持了下来,换来的却是一封封的批评信辱骂信。他想要劝说宅们去面对现实,去好好生活,换来的却是宅们在网上对于“如何杀死庵野秀明”的火热讨论。他本人甚至也在完结后的一次粉丝见面会上与一位粉丝大吵一架,并且最终不了了之。人间是如此的荒诞而矛盾,又是如此的真实而伤人。
在静止的黑暗中,关于evaTV版的故事就这样结束了。
而一段故事的结束,又往往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
Fourth Part:真心为你、旧世代的落幕
1997年。
其实到这时,eva已经是一部青史留名的作品了。仅凭其重振业界的战绩与首创并沿用至今的“动画制作委员会”制度,它便在动画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了。其现象级的热度也早已让GAINAX仅凭发售周边、衍生游戏和联名广告就赚得盆满钵满,一举跳出了其长期未能实现盈利的困境。但如果eva的故事在这里就结束的话,剧情不完整的它也很难被称作神作,现在的人们提到它,也只会感叹可惜可惜,而非对它顶礼膜拜。
所以,一切并没有结束。1997年,重新取得了充足经费的庵野秀明卷土重来,放出了关于eva将制作新作剧场版的消息,并先行制作了剧场版规格的TV总集篇《eva死与新生》,与新剧场版先行的25分钟,一同在影院放出。这个新的剧场版分为两集,每集48分钟。内容是否与原定剧本中第25、26集相同这一点我们不得而知,但很明显的是,这个剧场版会为evaTV版中受约束于经费问题而无法完成的故事,画上一个句号。
它的名字叫《Air/真心为你》。在今天,我们将其统称为旧剧场版。
庵野秀明为什么会在此时选择再续eva的故事呢?是对观众负责的决心使然?还是受先前因没钱而改结局的不甘所驱使?可能两者都有吧。但不得不提到的是,这一次完结,也内含着庵野秀明对宅们的反击。
在万众瞩目下,《air/真心为你》在电影院上映了。有趣的是,不知为何,它那时在日本所处的分级是全年龄。但每个进入了放映厅的观众所看到的内容,却绝非是全年龄这一分级所能涵盖的。
eva旧剧场版,全系列中评价最高的作品,也正是这一部剧场版,让eva的口碑被提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境地。广为认同的一点是,在这90分钟里,eva的故事得到了它本应有的升华,得到了与其前期质量相符的史诗般的结尾。于笔者而言,除却先前提过的人物塑造与社会意义外,旧剧场版较为突出的优点还有如下几点。
首先,必须提出的是,旧剧场版的演出质量超越了TV版,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意识流的叙事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不再多说,更加惊艳的是先前没有提到的音画结合这一点。eva的配乐水准无疑是很高的,鹭巣诗郎偏古典式的乐器运用与eva的气质相得益彰,但eva在音画结合的演出方面更是做到了登峰造极。从精神污染时背景中高声颂唱的哈利路亚,到世纪名画的64秒静止帧时的欢乐颂,eva配乐与画面产生的化学反应,使无数人在观看时为之震撼。旧剧场版中,come on, sweet death》无疑是让观众印象最深刻的配乐表现。在明日香脖子被掐住的那一刻,压抑至极的氛围突然被欢愉的琴声所冲破。伴着类似《Hey Jude》的温暖旋律,人类补完开始,所有人都一个接一个的死去,地球上布满了爆发出的十字架,鲜红的海洋表面上闪动着血色的光。这一幅绝望的末日之景,与欢乐的配乐形成巨大反差,使其拥有了无与伦比的冲击性。
其次,旧剧场版具有着极强的可解读性。相信每个看完eva的观众,在最初的“大受震撼”过后,随之而来的感觉就是“我看不懂”。有心者便回去二刷,无心者便上网找解析,然后发现大小解析也都众说纷纭。其实,这也是庵野秀明故意为之的。在剧场版的后期,他大量地使用意识流叙事,并且故意对故事的脉络进行了模糊处理,这就使剧情的发展看起来跳脱而难以理顺。事实上,庵野秀明的用意除却增加作品讨论度以外,更多的是希望观众能够将注意力放在角色上,而非想弄懂这个只是作为舞台而没有实际意义的世界观与各种“只是因为帅才加入”的要素。他并不想让你透彻理解什么是人类补完,什么是世界之树,什么是量产机和亚当、莉莉丝,他只想让你看着碇真嗣和明日香,去感受他们的重新振作与绝望崩溃。让叙事直接服务于角色的程度大于服务故事本身,这也是一种角色本位叙事的体现。
而当你将目光放到角色身上时,你就不得不感叹于庵野秀明的才华与狠心。在这个近乎壮烈与凄美的BE(bad ending)中,几乎每个角色都得到了最合适的终局。这个结局是庵野秀明对于缺憾美的执着,对悲剧的终极理解,也是他心理问题的一次完全外露。梵高在精神病院里画出了星空,庵野也在心理创伤中创作出了eva,或许伤痛就是对艺术家最好的催化剂吧。他在作品中开启的第三次冲击,也是对荧幕外观众的一次冲击。当你感叹于他对角色的“狠”时,却也不得不惊叹于庵野的才华之盛,能为eva划上一个如此eva的句号。
当然,庵野秀明这么创作也并非完全没有私心。他对宅的厌恶注定了他会做出反击。如果单纯的说教毫无效果,那么说话时手里就必须拿着鞭子。于是,真嗣“上帝之手”与量产机野餐的世纪名画相继在银幕上出现。庵野更是直接将他收到的部分恐吓信与网络上的恶意言论放到了正片中,矛头直指向御宅的劣根性。那时笑着走入影院的观众们,出来时再无一人脸上有笑意。有的强行笑着与朋友草草告别后就匆匆离去,有的立在电影海报旁盯着看了十几分钟也未移动一步。想要传递的想法是否传达到尚不可知,但单纯的出色表现力已经强迫着观众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这或许便是独属于影像制品的魅力吧。
庵野并非神,当然也不是疯子。他的才华与个人风格也并没有到随手一画便能创作出如此黑暗而令人绝望的影像的程度。事实上,1996年即TV完结后,他便患上了严重的抑郁症。对于现实失去希望的他,甚至曾几度有过轻生的念头。eva讲述了少年打破心之壁重新开始接受现实接受生活的故事,它的创作者却因它而陷入了自己的心之壁徘徊在弃世的边缘,这是多么讽刺的虚幻与现实的互文。在恩师宫崎骏以及其他好友的帮助下,庵野通过投身工作逐渐走出了心理疾病的阴影。但这段黑暗的经历给他心理留下的印记是难以磨灭的。庵野秀明现在这一幅内向而不善言辞的外表,与这段时间造成的影响也脱不开关系。
总而言之,《air/真心为你》可以说是eva的集大成之作。无论是在上个还是这个世纪都可以说是eva系列中不可逾越的高峰。庵野的个人风格让它显得独树一帜而震撼人心,而它也正式拉下了旧世代eva的故事的帷幕。
小结:
其实无论是面对什么作品,当你想更深入地了解、欣赏它时,总是绕不开对于其创作者与创作背景的探索。只是,在对待eva这么一部富有导演个人风格的作品时,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罢了。随着《真心为你》的“剧终”二字在白底的背景上被打出时,属于GAINAX的eva故事也便告一段落。此时此刻再去回望那1997年的完结,总觉得这也是一代人夏日的结束。在那时,eva才两岁,庵野正值壮年,明日的图景尚未展开,时间仍在缓缓讲述着永恒的故事,不可预知的未来正伫立于下个路口向迷茫的人们招手。历史的车轮辗过世间,谁也不知道这故事是否还会再续,会在何时再续。唯有秒针跃动,日历翻过。一段故事的结束,总会是另一段故事的开始。eva的故事,我们有缘再叙。